一位九旬老警察的“初心”(下) |
http://www.hbuatj.icu/2019年10月17日 08:51:06 |
9旬老警察生活異常簡樸,一臺老式的電視機壞了,再也修不好了,他才“狠狠心”花2000多元買臺新的。早餐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老三樣”:油條、包子加泡飯,可對助學幫困等,老人卻是“一擲千金”。他笑稱自己這樣做,是為了“把錢用在刀刃上”。 姚同學的一封來信,讓戴關潤老人深感欣慰。已年屆九旬的他,決定為“寒門學子”盡量多出點力。于是,他在2018年又資助了兩位學生。 葉同學是桐廬中學學生,在他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舍家離去,此后音信皆無。父親沒有固定收入,家中經濟條件一直不好。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葉同學,從小聰明懂事,熱愛學習,在校表現十分優秀,2018年高考考出了596分的好成績。可他高考后憂心忡忡,深知家中無力助他邁入大學之門。 與葉同學一樣,桐廬中學的向同學暑期里也很焦慮:他父母是外來務工人員,母親身體不好沒有穩定收入,家中還有讀初一的弟弟。品學兼優的他雖然考上了四川大學,可全家人都是強顏歡笑,焦急萬分。 得知這一情況后,戴關潤決定向兩個孩子伸出援手。他通過縣關工委給兩位同學每人5000元的助學金。在他及其他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葉同學與向同學都如期走進大學校園。當兩位同學得知為他們提供幫助的戴關潤是一位九旬老黨員時都非常感動,兩人都表示要好好學習,掌握知識,將來回報社會。 事實上,戴關潤退休后在助學幫困方面做的好事,遠遠不止這幾件。 多年來,每當看到有媒體報道生活困難的人群,他就會托人捎去捐助金,有時還會與老伴一起去看望困難群眾,送上慰問金和物品;2017年他還捐助了5000元給南門社區5戶困難戶。每年縣里的“春風行動”,他也從不缺席,從300元、500元到3000元、5000元,不斷增加捐款數額,近年來累計捐款數萬元。2013年,戴關潤獲評“桐廬老干部之星——奉獻關愛之星”時,獲得了1000元獎金,他拿著錢找到了縣公安局,希望得到組織幫助,將這筆獎金捐獻給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最終這筆錢捐給了縣見義勇為基金會。 戴關潤老人助學、做公益“一擲千金”,可他自己生活卻非常簡樸。夫妻倆畢竟年紀大了,身體都不太好,女兒身體也不好,需要常年看病。就拿今年來說,老太太不慎跌倒,造成腿、腰骨折,在醫院一天的護工費就要190元,這些都是自費的。兩位老人每月醫療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因此手頭并不寬裕。 30多年來,戴關潤和老伴一直居住在五樓一套66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家中的家具都是老式的。一臺老式的電視機壞了,夫妻倆最后“狠狠心”才花了2000多元買了臺新的。老兩口的一日三餐更簡單:早飯是幾十年不變的“老三樣”:泡飯、包子、油條;中飯和晚餐葷菜很少,大多數的時候是兩碗蔬菜。 老人腿腳不好,上下五樓有點累,因此他一天下樓三次:早上6點起床去買菜,早飯后到南門社區看看報,喝喝茶;下午兩點鐘下樓拿報紙,吃過晚飯看過新聞聯播,就上床休息……如此儉樸的日子,戴關潤夫婦一過就是幾十年,他們從來不舍得多花錢,可每次助學幫困,老人卻總是毫不猶豫,慷慨解囊,他笑說自己這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老警察的大愛,贏得了人們的贊美。戴關潤退休后,先后獲得“首屆桐廬好人榜”“桐廬縣老干部之星”“最美桐廬人”“桐廬縣最美老干部”“杭州市最美離退休干部”等多項榮譽稱號。對此老人還是那句話:“解放前我是放牛娃,媽媽在我九歲時就過世了,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共產黨給我的,我理當為社會多作一點奉獻!” (記者 方賽群 通訊員 郁峰) |
原標題: 一位九旬老警察的“初心”(下) |
作者: 網絡編輯:周葉劍 |